发布时间:2016-01-04 09:0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作为一个“70后”,我对以前农村的贫穷生活有着深刻印象:买日用品只能去供销社;定点供应猪肉的食品站永远都需要排队;就算是见到一辆手扶拖拉机,一群小孩子都要跟在后面看稀奇……
记得小时候,一年当中最兴奋的事就是杀年猪——因为只有那时才能吃到最新鲜的猪肉,而大部分猪肉都要做成腊肉长期保存,以便一家人细水长流地吃。那时的政策规定,每家人只有在腊月才准许杀一头自家喂养的猪,而且还要把猪的上颌软骨、猪蹄筋、小肠等部位上交生产队,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当时为什么要上交这几样东西。而杀猪匠在帮主人把猪宰杀并分割成块后,总是会割下一块坐墩肉(猪臀尖肉),让主人炒一份蒜苗回锅肉来下酒。
在四川,无论市民百姓,还是高官巨贾,日常饮食当中肯定少不了回锅肉、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老川菜。如果说哪家川菜馆没有回锅肉卖,说不定会让人砸了招牌;如果哪个川菜厨师不会炒回锅肉,肯定会被老板炒鱿鱼。回锅肉在巴蜀各地的做法可以说千变万化,除了在配料上有所不同外,在风味上也是各有差异,甚至还有人在猪肉的刀工处理方面做文章,比如说四川广汉的连山回锅肉,就是以张片巨大而闻名。
作为回锅肉的忠诚拥趸,又怎么能放过这样的佳品呢?不过我第一次去吃连山回锅肉时,却给我留下了不良印象:那次去到连山镇,看见街上各家餐馆都打着“连山回锅肉”的招牌。由于初来乍到,所以我随便走进一家馆子,坐下来就点了一份。很快,一大盘回锅肉就端了上来,从外观上看,果然是与众不同——张片极大,是寻常回锅肉的几倍。不过这回锅肉的卖相并不怎么好,看上去惨白肥腻,夹进嘴里一尝,还有一股毛腥味。当时,大呼上当的我付钱后便拂袖而去,从此也对连山回锅肉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当这个春节我去广汉时,再次想起了要去吃连山回锅肉。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这次通过熟人找到了连山回锅肉的创始人代木儿。要知道,这连山回锅肉之所以出名,和代木儿不无关系。1985年,四川省第一届物资交流会在广汉举行,那时的代木儿已经学有所成,他在此次交流会上烹制的超大片回锅肉受到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
(连山回锅肉创始人代木儿)
在连山镇的金牛广场附近,我们找到了代木儿开的“连山回锅肉总店”,并见到了代木儿。由于有熟人介绍,所以我开门见山地向代师傅请教了连山回锅肉的制作详情,代师傅倒也爽快,当场就答应我们演示制作的全过程。
回锅肉的传统制法,是将煮至七分熟的猪肉切成片,放热油锅里爆炒至每一片都起“灯盏窝”时,再加入郫县豆瓣酱、甜面酱、酱油等一起炒香上色,最后下蒜苗节一起炒匀便出锅。然而,代师傅制作连山回锅肉却有些不一样。首先他切出来的猪肉张片特别大——每片都宽约10厘米、长近20厘米,而该店制售的回锅肉,也是以片来计价——每片8元。其次在烹炒时,他用的是火力较小的丝网式煤气炉。
只见代师傅往锅里放油,烧至五成热时把猪肉一片一片地放锅里铺平,再以小火慢慢地熬制,其间还不停地用勺子舀起锅底的热油淋在肉片上。等肥肉部分稍微卷曲时,他滗出多余的油,再下自制的豆瓣酱炒上色,放入蒜苗节,炒至刚断生便加盐调味,翻匀便盛入事先垫有酥脆锅魁的盘里,一道香喷喷的连山回锅肉便大功告成了。依我的判断,代师傅的自制豆瓣酱当中应该是加了多种调味料的,因为我只看到他最后才加了一点盐补味,没有放其他的调味料。
这盛在盘里的回锅肉,看上去的确霸气十足,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送到嘴里,瘦肉一点都不绵软发柴,而肥肉却鲜香不腻。把猪肉与清香的蒜苗和酥脆的锅魁搭配着一起吃,又是另一番享受。而这一次大块吃肉的豪迈感觉,也总算是扫除了我心里曾经对连山回锅肉的阴影。
四川烹饪
《霸气十足的连山回锅肉》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msss/30695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