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美食搜索 >

“洋快餐“,你被谁抛弃?

[摘要]“洋快餐大佬”身陷转让风波,“万年老三”德克士难堪大任,今年,“洋快餐”的日子很不好过。 就在9月2日上午,外媒报道阿里集团的蚂蚁金服可能出资4.6亿美元,成为百胜集团下一步的接盘侠。 由最初的新奇、到中间的火爆,再到近几年的平淡无奇甚至走下坡路...

  “洋快餐大佬”身陷转让风波,“万年老三”德克士难堪大任,今年,“洋快餐”的日子很不好过。

  就在9月2日上午,外媒报道阿里集团的蚂蚁金服可能出资4.6亿美元,成为百胜集团下一步的接盘侠。

  由最初的新奇、到中间的火爆,再到近几年的平淡无奇甚至走下坡路,西式快餐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没落“?

  究其原因,一言难尽,但抓不住年轻顾客的真正需求,没有”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痛点。

  

  进入内地30年 “白富美”变“屌丝”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十而立”,意指30岁时,应该知道自己要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不知道外国人能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洋快餐”,似乎已经找不回往昔的辉煌。

  1987年11月12日,彼时还被称为“来自美国的家乡鸡”的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了全国第一家直营餐厅,由此拉开了西式快餐品牌进入中国的热潮。

  

  眼见老对手打开新市场,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餐厅。由此,两大全球知名连锁快餐企业在内地的“战争”正式打响。

  两大巨头不断占领快餐市场的同时,其他快餐企业也在摩拳擦掌,西式快餐在10年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肯德基的姊妹品牌必胜客于1990年进入内地,本土快餐品牌德克士于1994年在成都开业,直至1996年被台湾顶新集团收购,而美国知名潜艇堡品牌赛百味也于1995年进入内地。

  

  千禧年之前,大大小小的西式快餐品牌,在国内遍地开花、一时无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0年之后,等待西式快餐的是又一个辉煌的5年。

  2001年,本土品牌华莱士在福建开店,并迅速占领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2003年,美国知名披萨品牌棒约翰也进入内地,开始与必胜客抢夺市场。

  2005年,在美国一直位居麦当劳身后的汉堡王也来到内地,在另一片市场里与老对手们竞争。

  

  国际大牌纷纷进驻,国内快餐企业也不断崛起,快餐市场的火爆,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走向了顶峰。

  物极必反,各种问题随之而来。不断曝出的食品原料加工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事件、福禧事件等,以及“无厘头”的马桶冰块事件,都对西式快餐的好口碑造成毁灭性影响

  

  而糟糕的服务态度、沦为公共厕所和流浪汉休息区的门店,一次又一次的把“洋快餐”品牌推向了审判台。

  随着各种神奇光环渐渐消失,轻视、嫌弃、讨厌甚至厌恶等似乎与西式快餐无关的情绪,开始不断涌现。

  最近两年,当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总部将会出售各自中国区业务的流言传出后,西式快餐既有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洋快餐”前途未卜。

  为何堕落?这些原因不得不知

  西式快餐在内地不再吃香的背后,有其自身的原因以及外部原因,但其正在走下坡路,却是不争的事实。

  若非经营效益和效果已经不如往年那样好,麦当劳和百胜集团舍得出售旗下餐企的中国区业务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过高的成本和自身迟钝的发展,是造成西式快餐在国内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值得餐饮人借鉴:

  1.成本上涨的幅度超过了企业营收增速,经营压力逐年增大。

  2.进入国内西式快餐市场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多,同行业竞争越来越大。

  3.行业、品牌的负面新闻太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倾向和消费习惯。

  4.面对自身困难的反应机制太迟缓,应对能力弱。

  5.西式快餐市场接近饱和,新的竞争者仍在不断加入,导致剩余价值越来越少。

  6.消费者的用餐需求和习惯在发生改变,已从“吃饱”转变为“健康”,而西式快餐正是“不健康”的代名词。

  

  以上原因仅是绝大部分西式快餐走下坡路的总体原因,归类到个体上,其堕落的原因一言难尽。

  先抓住消费者需求再谈发展

  “有需求就有市场”,是经济学最为基础和通俗易懂的理论,而现在大多数“洋快餐”品牌,偏偏最不会的就是抓住消费者内心的真正需求。

  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张燕玲称,“洋快餐”的情况可以与中式快餐做一个对比。

  早年的中式快餐不论在连锁店的拓展,还是产品品质和店面标准化,都参差不齐。但是近两年,一些大的餐饮企业已经把对90后消费新群体的关注上升到了重要的战略体系。

  

  反观“洋快餐”,年轻人对其的偏好在明显减弱,这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消费主力在发生变革,而“洋快餐”品牌没有意识到,或是根本反应太迟钝。

  她进一步分析称,国内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向90后偏移,这个群体与80后、70后完全不同,他们的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品牌的认可,是需要有温度、有血肉和能做朋友的,但洋快餐品牌的动作却很小。

  “洋快餐品牌还在把重心放在怎么开发中式产品上,对新消费者的需求比较漠视。”

  张燕玲认为,大部分“洋快餐”企业的战略是以全球化为基础,不可能做单一改变,只能做“四两拨千斤”的动作,风险过大的超前行为行不通,导致了他们反应迟钝、处理滞后。

  “洋快餐”正在尝试做一些改变,但不论是力度还是灵活度,以及与新生代消费者的交互度都还远远不够,中国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的区别还是很大,“洋快餐”如果仍不愿意正视这一问题,恐怕会被市场所抛弃。

  ——————

  作者:张然,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洋快餐“,你被谁抛弃?》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msss/59997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