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4 22:1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家乡的美食,在久未归乡的游子看来,吃的是熟悉的味道,品的是淡淡的乡愁。飘香的酥饼,就是这其中的美食之一。
年前,浙江金华刚通了高铁,回家再也不用辗转。从北京到金华近1500公里的距离,如今只要6个多小时就能跨越。下了高铁,乡音迎面。穿行在这座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看着渐渐陌生的街景,不复记忆里的影像,越发的归心似箭,也莫名的归乡情怯。
但总有那么几处场景依然熟悉,化解心中那份不安,化解藏身小街巷边的酥饼店就是其中之一。这类小作坊大多还是“一炉,一板,一人”的模式,酥饼师傅用自己的一双手控制炉温,调教出自家酥饼的口味。这份传承传统的小吃手艺透出的乡情味儿,弥久不散。
家乡的这道美食,历史悠久,始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中馈录》。与现在的干菜肉馅不同,当时的酥饼是用蜜糖作馅。
在民间传说中,金华酥饼的祖师爷是唐代的开国功臣程咬金。相传隋朝末年,程咬金曾落难金华,迫于生计,以卖烧饼为生,一天烧饼做得太多了,他就将烧饼放在炉子里过夜。谁知烧饼经过一夜烘烤,馅里肥肉油外浸,晶莹闪光,淡黄的壳酥脆可口,满嘴余香,顾客吃了赞不绝口,遂发展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金华酥饼”。
这段故事的真实性很难去考证,但这位素有“混世魔王”之称、位列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之一的程咬金已成为金华酥饼的形象代言人。2009年,金华酥饼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金华酥饼拥有苏香、黄家春莲、默香、大麻子等品牌,开发出海苔、核桃、火腿、三层肉、绿茶等20多个新口味。
小小一个酥饼,看似简单,制作工序却非常复杂。原料采用上白面粉、净肥膘肉、雪里蕻咸干菜等,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烘烤环节需要在特制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及将炉火退净后焖烘,整个制作过程历经5个小时以上。
酥饼因为烤干了水分尽失,利于保存,一般人吃到的都是冷却后的酥饼,其实刚出炉时味道更佳。刚出炉的酥饼还有点烫嘴,霉干菜的鲜咸和油而不腻的肥肉搭配在一起,在松脆的饼皮包裹下,一经咬开,香味四溢,麦香、肉香、菜香争先恐后扑鼻而来,胃暖身暖,各种香味还在嘴里回转。
记得高中时候,学校食堂边上开了一家酥饼店。夜自修结束后,一众同学围聚门前,一个烫手的酥饼,不仅舒缓了辘辘饥肠,更温暖了漫漫寒夜,记忆里的味道飘香至今。
《浙中婺城:酥饼飘香》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mswh/1551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