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7 10:5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你记忆中最浓的“年味”是怎么样的?是全家团圆的甜蜜,是准备年货的着急,还是年夜饭聚集的香气,亦或是爆竹烟花声中的惊喜?那些藏于心灵深处的纯真味道,总会令人一辈子难以忘怀,年底更是倍加想念。
今天,新华食品倾听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讲述他们心中的最浓“年味”故事,纵然他们或曾生活在那段物资单一的岁月里,但春节却永远赐予着一股特别浓郁的甜蜜。
手写的春联、福贴,味道不一样
@孙秀兰
家乡:北京
年龄:78岁
职业:退休教师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进腊月,年味儿就浓了。尤其在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上糖果、瓜子来助兴。
为了迎接春节,母亲得要蒸上好几天的大白馒头,炸了一堆我们喜爱的咯吱盒;父亲则早已写好春联、福贴,只见红彤彤的手写春联上了墙,整个家都焕然如新,喜气洋洋。父亲还会带着全家一起祭祀灶王爷、门神爷、祖先,为家人祈福,图个平平安安。
那时候的春节习俗虽繁杂,但趣味横生。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腊月里本该有的民俗却渐渐消失,然而,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社会如何变迁,中国人过年依旧图个热闹、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心。
如今,虽然很多人都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但四世同堂的我家还是觉得在家吃来得更有春节氛围,尤其让孩子们吃上我亲手做的红烧排骨、麻辣大虾,再配上上几道简易的凉菜,他们吃地痛快,我看着也欣慰。
老鼠嫁姑娘、糖粘菩萨嘴的年味风俗
@汪德华
家乡:武汉
年龄:68岁
职业:离休干部
我们南方人都称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传说中这一天也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以前的姑娘还要用红绿纸剪成嫁衣压在灯台下,为老鼠送上一份厚礼。之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精心准备着大年三十的团年饭。
我还记得那时候大人们会将插有纸花的饭碗放在神龛上,厨房也供上司命菩萨(俗称灶王爷),并用糯米糖粘上菩萨的嘴,长辈说是让菩萨吃多点甜食,自然说话也“甜”一点,避免他老人家到了天庭说坏话。
最令人期待的团年饭于傍晚开始,一家老少三代围坐在八仙桌,一般都会有圆子烧肉、烘鱼腊肉、什锦菜、鲜鱼汤等菜肴。为了图个“年年有余”,鱼只能看不能吃,兄弟姐妹们只能“虎视眈眈”地盯着。
对儿时的我来说,过年能有新衣新鞋穿、有糖果点心吃就足以开心个一年。有意思的是,妈妈还会在衣服背后挂上小黄历和一根大蒜来辟邪。我们兄弟姊妹们时穿上衣服高兴极了,又唱又跳玩游戏,一直玩到通宵,满心欣喜地等待初一早上那场热闹的放鞭炮。
我们这辈人儿时的记忆就是盼过年、想过年,一年又一年……
一顿全肉年夜饭全家需攒半个月
@黄耕
家乡:北京
年龄:54岁
职业:黄记煌董事长
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温暖、最柔情的仪式。我的儿时是物质匮乏年代,东西都是凭票供应。一顿年夜饭可能要准备上半个月,一家人平日里节省下来的食材,整齐摆放团圆夜的桌上。我童年的记忆里,这顿最丰盛的家宴上几乎没什么素菜,各种平时见不上、吃不到的荤腥,悉数登场:红烧带鱼、黄焖鸡、豆酱、糖醋排骨、红烧肉、酱牛键子、小酥鱼等等美食佳肴,当然还少不了祖传的宫廷御膳香辣汁鱼,这也是如今“三汁焖锅”的根源。
在大人们忙着准备饭菜时,我则忙着把整挂小鞭拆散,因为不舍得鞭炮一下子嘣完,要用手拿着一个一个放。拆完鞭,我就跑到厨房母亲身后,她转身先夹一朵木耳放在我嘴里,滑而粘满鲜汁,再夹给我一块酱牛肉,还笑着说道:牛肉比猪肉香呢!眼睛就都包在笑纹里了。
伴着阖家团聚的甜美心情,吃一顿最香、最美的饭菜,这是父母在岁末年初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长大成人后乃至现在,每每想念父母的时候,就会想起父母准备年夜饭时忙碌的身影,闻到满屋的菜香,和母亲那脸上的笑容。
满族人的年夜饭规矩最多,却最丰盛
@那小姐
家乡:东北
年龄:48岁
职业:工程师
记忆中的年夜饭是一年之中规矩最多,但是最丰盛的晚饭。由于家族历史的缘故,像很多关外的京旗满族一样,家中的年夜饭有很多和老北京满族相似的传统。
满族人的年夜饭很注重规矩,无论是吃的、喝的、穿的、说的、做的都很有讲究,传统的满族人十分讲究年夜饭坐席的规矩。通常只有家中最年长人先入座了,才可以按照辈分年龄,依次入席,而且要男女分坐。通常只有家中最年长人先入座了,才可以按照辈分年龄,依次入席,而且要男女分坐。
在我印象中,不论一年中的收益如何,年夜饭一定要准备的特别丰盛。在菜品上,必须要有”鱼、肉、菜、点”。其中鱼必为鲤鱼,通常用红烧的做法;肉包括猪肉、羊肉等,但是不能有鸡肉、狗肉;菜的种类受东北寒冷气候的影响很大,所以少有大量新鲜蔬菜;点则包括年糕、豆面卷儿和具有东北特色的糖稀粘豆包等。此外满族人还喜欢带有芥末汁儿腌制的小菜作为凉菜。东北人家的年夜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饺子,其中满族人则更讲究饺子的包法。包饺子时,讲究饺子的形状,码放的顺序,且必须要刻意剩出一些饺子皮儿和馅料,寓意“年年有余”;包饺子时还会通常暗放一枚铜钱,寓意吃到的人会在来年“财运亨通”。
没有粮票就没有年货的童年
@老王
家乡:武汉
年龄:45
职业:美食自媒体达人
记得70年代末,全家在小年的前几日就进行大扫除、糊墙纸。紧接着全家采购年货,由于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年货都得拿着粮票等票证去领取,所有人像打仗一样拥挤着排队,每人香油半斤、花生2斤......
在大年三十那天,家里会准备炸肉元子、藕元、藕夹、鱼等过年的菜品,还会制作些麻糖、翻散等系列用面做的小零食,当时左邻右舍也会这样做,所以整条街道都是炸圆子的香味。我还记得,有时长辈会主动叫我帮忙做藕元。将藕磨成藕蓉,就是把藕放在一个带齿的瓦盆里,来回擦藕,反复多次,藕擦完,藕蓉就出来了。最后等家人炸好一锅,我就趁热吃上几个,可好吃了。
《印象“年味”——听他们回忆最浓“年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mswh/1562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