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4 12:5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这是极十咨询为您分享的第 737期内容;
点击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 sdm-4u关注。
“ 富过三代才懂吃穿。”
人常说 「富过三代才懂吃穿」,但素有美食沙漠的荷兰,何以能成为食物设计中的领头羊?
对于 幽默又不按牌理出牌的荷式设计来说,饮食是一种更丰富与多样的吃食经验,包括为何而吃?如何吃?以及未来要吃什么?这些根本的质疑,让「吃」这件事在荷兰不只是生理需求的嘴上劳动。例如活耀于荷兰设计圈的两位食物设计师全真现(Jinhyun Jeon)与Marije Vogelzang,她们就各自提出对于饮食思维的革命观点。不论是微观地超展开舌尖的味蕾刺激,还是巨观地着眼于人与食物的互动经验,透过两人的荷式思考,才发现原来食物设计的思维训练在荷兰是这样被喂养的啊!
上一期我们浅浅的介绍了食物设计这个新兴概念,本期我们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中的翘楚---荷兰,说到荷兰的食物设计,就不得不提到2位相当著称的食物设计师:一位是近年在欧洲展览不断的新锐设计师全真现(Jinhyun Jeon)。另一位则是累积15年食物设计经验的荷兰设计师 Marije Vogelzang。
韩籍设计师 Jinhyun Jeon
荷兰食物设计师 Marije Vogelzang
“
餐具不只是食器工具
更是超延伸的味蕾刺激
”
毕业自荷兰恩荷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全真现,来自韩国,她在伦敦 V&A 博物馆,举办一场「味觉视觉化」(Visualization of Taste)的感官飨宴,汇集了她这几年的食物设计作品。
“在 V&A 博物馆的飨宴中,参加者使用全真现精心设计的《Tableware as Sensorial Stimuli》特殊餐具,并戴上耳机体验全真现用声音强化味觉经验的设计”
传统上,餐具被赋予的目的在于 「将适量且大小适中的食物从盘子运送到嘴巴」。在《Tableware as Sensorial Stimuli》作品中,全真现则重新定义餐具为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带有凸点、或暖色的汤匙会刺激口腔味蕾,让人提高食欲。
她的灵感启发,源于某种少数人身上才有的神经反应现象 「联觉」(Synesthesia)。具备联觉体质的人,在受到某些单一感官刺激时,会自发性地引起另一种感官的反应。例如有些人会感到数字1是红色,或是感到开门声是绿色。而这个「跨感官交互作用」的联觉反应,启发了全真现定义她的味觉公式(Tasty Formulas)。也就是说,所谓的味觉经验是由:温度、颜色、材质、体积重量、形式这些基本元素交互影响的复杂反应。
譬如说要加强甜味,除了增加料理本身的糖分之外,全真现的味觉公式则呈现了更多元的可能性。像是可以在餐具配色上添上小比例的红色;或是让餐具的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或是加一点咸味;或是透过舌头、嘴唇、上颚触觉的刺激。
全真现在今年的作品《Sensory Catalyst》中,进一步舍弃大众所熟悉的餐具原型,将联觉反应的感官设计走向更实验性与批判性的发展,试图让这样的感官设计成为人们探讨日常生活饮食的平台。譬如说人类的味觉经验有多么容易被操弄?身体所感知的与大脑所品尝的会有多大的差异?
“
不再是嘴上劳动的
饮食互动设计
”
相较于全真现以 「跨感官的餐具设计」,在食物设计圈发迹,另一位设计师 Marije Vogelzang 则认为,食物本身已经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设计,而设计师可以介入的部分,则是人与食物间的各种互动,譬如说: 吃的过程、食物的分享、食材的准备与栽种等等。
但或许是因为产品设计的背景,在 Marije Vogelzang 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想善用食物这项「媒材」的野心。譬如说利用食物本身展现 「将我的设计放入你的口中」(You put my design inside your body)这样的亲密性,或是让作品在展览中能够被参观者充分「吸收」,进而不沦为产品泛滥世界的帮凶。
“在「Eat Love Budapest」展览中,Marije Vogelzang 试图透过设计,拉近参观者与当地少数民族吉普赛人的距离。她设计了许多白色的小帐棚,请当地的吉普赛人喂食参观者,在这样的私密空间中,吉普赛人喂食的不仅仅是食物,也包含了他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却真实的人生故事。”
例如在作品《Sharing Dinner》中,Marije Vogelzang 利用用餐的亲密性,试图强化陌生人之间的互动。
她先请参与者穿过从天而降、且挖好洞的巨大餐巾,让人们可以感觉到彼此在肢体上的连动;并透过餐巾的布幔,巧妙遮住参与者的衣服(人为的阶级符号)。而在餐点的部份,Marije Vogelzang 也动了一点巧思,她将一道料理拆为两盘,分别放在面对面陌生参与者的盘子里,以鼓励参与者的互动。
“《Sharing Dinner》这件作品在2008 年的东京展览中,让平时多礼的日本人,被唤起了平时不轻易显露的赤子之心。”
Marije Vogelzang 的作品《Bits 'n Bytes》,则是替鹿特丹 Boymans van Beuningen 博物馆建立了巨大的食物输送带,除了有着鲜艳球型糖果的输送带本身可食用之外,输送带上面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盘盘的食物,也提供让参与者互相搭讪的小纸条。
透过全真现跨感官的餐具作品,以及 Marije Vogelzang 强化饮食互动的设计,都体现了食物设计在荷兰的思考脉络与发展。
对食物设计有兴趣的设计迷,或许可以进一步参考荷兰设计师 Marije Vogelzang 对于 Eating Design 所提出食物设计的八大发展框架: 「感官、自然、文化、社会、技术、心理学、科学、行动」等要点。或是不如走一趟好样思维,透过韩国设计师全真现的个展,近距离接触食物设计的革命观点,再思索食物设计在未来的发展。
《如果能用上这样的餐具,估计你这辈子都会爱上吃饭这件事!》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44565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