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秋天应该如何喝茶更有利于健康?

[摘要]图为:南茗佳人2015年勐海熟茶《踏雪》 导读: 古人认为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

  

  图为:南茗佳人2015年勐海熟茶《踏雪》

  导读:古人认为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本期就和茶友谈一谈:秋天应该如何喝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虽然秋季三个月都属于秋天,但细分之下可分为初秋、仲秋、深秋,便且这“三秋”气候各有特点,初秋乏,仲秋燥,深秋寒,下面就为茶友逐一分析“三秋”,应该如何饮茶已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1、初秋9月

  初秋时节是夏季和秋季的过渡期,夜晚寒气稍至,白天酷暑未消,昼夜温差大,而短期的不亚于酷暑的回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因而喝茶白天和夜晚有所不同,白天以茶性凉而不寒的中期普洱生茶为宜,夜晚以茶性温和的柑普茶、青茶为佳。笔者在上期《夏秋季节更替应该如何喝茶?》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与解析。

  2、仲秋10月

  仲秋所对应的两个节气为白露和秋分,这一时期暑气尽消,寒气渐至,天气渐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就是仲秋时节,与处于夏秋过渡阶段仍旧燥热的初秋不同,所以喝的茶也不同。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益胃生津为宜,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因此茶性温和,滋味甜润,汤质醇厚能够温养肠胃的普洱熟茶就是不错的选择,如南茗佳人2015年熟茶《踏雪》温润甘甜、入口沙滑且具有纯正勐海味,《踏雪》性价比高,较为适合作为秋季养生的口粮茶。

  再者秋天自然少不了菊花茶,秋菊就是在仲秋时节开放,顺应时节品饮菊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本草便读》中记载: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

  不过如《本草便读》中所说,菊花茶性寒,如果是体质偏热、胃火较重的茶友品饮,能够平和胃火较为适合。不过如果是肠胃虚弱、偏寒的茶友,或者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品饮时,最好是加之普洱熟茶调饮。

  菊花清热解毒,熟茶茶性温和,如此既能够降低菊花的寒性,又能够使普洱茶滋味更具有层次感,且对治疗风热感冒、头昏目眩,目赤肿痛,心胸烦热,及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图为: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

  3、深秋11月

  深秋时节已经临近寒冬,天气已经较为寒凉,所以此时饮茶应该以茶性温热的茶类为宜,如南茗佳人2016年凤庆特级滇红茶《豆蔻》,茶性温热、茶香高扬清劲、茶汤香甜饱满,具有较好的驱寒暖胃功效。如果在冲泡、品饮南茗佳人滇红茶《豆蔻》时遇到问题可添加董玥微号(6480348)询问。

  红茶是较为适合调饮的茶类,如果容易上火,体质燥热的茶友可以尝试将菊花之类能够清热降火、性质偏寒的花草茶,调和到性质温热红茶中饮用。如此既能降低菊花的寒性,又能中和红茶的热性。

  

  如果是贫血体质虚寒的茶友,可以尝试红枣红茶,红枣味甘甜、性温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滋阴补阳、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较为符合秋季养生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之原则。且红枣红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能够促进肌肤细胞的代谢,具有一定的养颜美容、改善肤质的功效。温馨提示:因为红枣中糖分较高,所以如果患有糖尿病就要尽可能的少食用或者不食用红枣。

  

  以上即是秋季饮茶养生合理的饮茶方法,现代人喜欢以药物来养生,岂不知“是药三分毒”,再者从生物病理学来看,长期服用药物会使得我们的身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耐受性,反而会使得我们身体对一些疾病的抗病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养生更有效的、科学的是合理、健康的日常生活作息和饮食搭配。

  下期将继续为茶有讲解该如何调饮菊花普洱茶和红枣红茶,感兴趣的茶友前往董玥个人微号查看。

  【注】关于更多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红傧微信: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最接近老班章的那个山头,其实叫做曼新竜

  揭秘著名普洱茶山头—冰岛茶的造假手法

  什么样的普洱茶适合存?(以无锋为例)

  关注董玥说茶公号:dyshuocha 阅读上文,本文授权说茶网(www.ishuocha.com)首发


《秋天应该如何喝茶更有利于健康?》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58523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