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17 00:5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
_______
殆尽冬寒柳罩烟
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
萌动生机待绿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一候 獭祭鱼
二候 鸿雁来
三候 草木萌动
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鸿雁来: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草木萌动: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雨水习俗
【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带着郎君,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父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夫妇,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拉保保(找干爹)】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特别是在川西的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雨水节气 养生重点
雨水养生秘诀 易患感冒需预防
【用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对于感冒预防很有效果,笔者近年就一直坚持用冷水洗脸,结果感冒的次数较往年大大降低。因为冷水洗脸能够增强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先仅早晨洗脸用冷水,一段时间后,晚上洗脸也用冷水。常用冷水洗脸,即便遇上气温骤变也能很好的适应,从而降低了受寒生病的概率。
【两手相对,搓热】
用双手掌心紧按住两腮下部,两手中指按在鼻翼的两侧,整个手掌用力向上搓擦。经过头顶到后颈的时候,两掌左右分开,再沿着脖颈回到两腮下部。反复做16次。
【搓手操双手合掌】
对搓时两手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再两手上下交替互搓。一般约搓擦一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可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穴。
【揉鼻操每天清晨洗脸时】
用毛巾揉揉鼻唇、鼻翼两侧及周围的皮肤,使鼻子稍红润、有发热感;再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连拉几次;然后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处,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地下拉几次。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为了工作、学习而去通宵熬夜,并认为挺过就没事了,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身体才能保持良好的抵抗力,这样感冒也会离你更远。
运动:伸伸懒腰精神爽
俗话说“春困秋乏”,特别是在春日的下午,人们工作学习的时间长了,就感到特别疲乏。这个时候伸个懒腰,就会觉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十分自在。 伸懒腰可以说是春季最简单有效的养生功法。每天早晨刚睡醒,在床上伸个懒腰,会使人感到浑身轻松,睡意顿消;工作劳累时伸个懒腰,会使人立刻恢复精力。
每天坚持适度锻炼,爬山、慢跑、打球和瑜伽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务必记住不要过度透支体力,过度疲惫反而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也要注意运动出汗后,洗澡和保暖的方式。
春季食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
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好季节,同时也是为健康打基础的最佳时机。中医强调,人体阳气应该顺应自然,由上向外疏发。而春天五行属木,人体中属木的脏器就是肝脏啦,因此,春天养生的重点就是养肝。
八种春季养生佳品:
【养脾佳品大红枣】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补中益气葡萄干】
葡萄干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合易贫血、常头晕目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较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因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入脾养血龙眼干】
龙眼干安神肝血不足、气血循环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没精神。而龙眼干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时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赐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新鲜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四鲜之首是春韭】
春日。尝鲜。首推春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里吃食的菜蔬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葱蒜杀菌助春阳】
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温补脾胃有糯米】
糯米糕补体力。糯米有补中益气、补充营养的作用,寒凉的早春天气吃糯米,可温补脾胃、养血安神,适合脾胃气虚、常腹泻的人,也就是适合天冷时容易肚痛腹泻或肚子冰凉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约半个手掌的量即可。
适合这个季节食用的几款饮食疗方:
五味子粥
【食材】
五味子10g、大米100g。
【做法】
1、大米、五味子洗净。
2、锅中倒入水,放入大米、五味子,一起文火熬制。
【功效】
五味子可以养肝、补肾,大米有保肝、护胃的作用,酒后进食能够减少大量酒精对肝的损害。
猪肝菠菜汤
【食材】
菠菜50公克、猪肝25公克,葱少许、盐、酒、醋、太白粉。
【做法】
1、菠菜去黄叶洗净。
2、猪肝洗净,切片,用盐、酒、醋、太白粉拌匀备用。
3、放入500c.c.的水,加入调味料,水滚后先放菠菜,倒入猪肝片,继续烧开约2分钟,加葱即可关火。
【功效】
猪肝能补肝、明目、养血;菠菜则能活络经络;汤品能疏肝明目、下气补中、补血通脉、利水通便。
油焖春笋
【食材】
春笋若干、葱、茴香、白糖、老抽。
【做法】
1、春笋去壳,取嫩茎部分切滚刀块;切几段葱,切少许葱花。
2、食用油烧热,葱段煸香后下笋块,翻炒片刻,加入老抽、白糖、茴香继续翻炒,加入少量水煮滚后加盖焖10分钟。
3、大火收稠汤汁,取出葱段,撒入新鲜葱花,出锅装盘。
【功效】
春笋顺应节气,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核桃仁炒春韭
【食材】
核桃仁诺干、韭菜若干、麻油。
【做法】
1、核桃仁用麻油炒香,韭菜洗净切段;
2、入油锅炒熟,加盐、味精调味后,放桃仁炒匀即成。
【功效】
韭菜补肾壮阳、核桃仁可以健脑,适合春季。
乌鸡蘑菇汤
【食材】
乌鸡、蘑菇、枸杞、盐、香叶、葱姜、大料、桂皮、料酒。
【做法】
1、买回来的乌鸡切小块用清水浸泡1小时,将血水全部浸泡出去;
2、浸泡乌鸡的同时将蘑菇洗干净,掰成小瓣;
3、锅中放入足量的冷水,放入乌鸡,待水后撇去浮沫将乌鸡捞出;
4、将乌鸡放在电压力锅内胆内、放入蘑菇、适量枸杞,调料:盐、香叶、葱姜、大料、桂皮、料酒适量。
5、电压力锅盖上盖子,扭好压力阀,插电拨到煲汤档。30分钟以后乌鸡汤就熟了。
【功效】
乌鸡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有相当高的滋补药用价值,特别是富含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有滋阴、补肾、养血、添精、益肝、退热、补虚作用。
百合苡仁汤
【食材】
百合(鲜品)30克,薏苡仁30克,芦根(干)10克。
【做法】
1、将芦根洗净,煎汁,再用煎汁加水,将洗净的薏苡仁煮至八成熟时加入洗净的百合瓣;
2、继续小火加热,以薏苡仁、百合熟烂为度,得煎汤500毫升 ,分两次食用、
【功效】
百合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安神功效,而且百合中含秋水仙碱等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凉 ,有健脾利湿功效。因此,两者配合煎汤可长期服用,安全有效。
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食材】
鲜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
【做法】
1、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
2、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瘙痒者尤宜。
砂陈鲫鱼汤
【食材】
砂仁5克,陈皮14个、鲫鱼1-2条(约300-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 、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鲫鱼宰净,去肠杂;
2 、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铲起,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
3、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麻油便可。
【功效】
该方具健脾胃、祛水湿的功效,是民间一道春困时的养生靓汤,男女老少皆宜,尤为适宜于女士之用。
山药炒虾仁
【食材】
枸杞10克、红枣10克。草虾仁45克、新鲜山药50克、青椒20克、红(黄)甜椒30克、黑木耳10克、老姜1片、米酒1汤匙、盐适量、麻油2茶匙。
【做法】
1、将枸杞、红枣洗净沥干水分,红枣划两刀备用;
2、虾仁洗净擦干,加盐酒腌10分钟备用。山药、青红黄椒、黑木耳分别洗净切片,姜切丝备用;
3、热油锅放入姜丝炒香,再炒虾仁、山药、青红黄椒、黑木耳等材料,起锅前则加入枸杞、红枣等略炒即可。
【功效】
此道药膳有改善肠胃道机能、促进乳汁分泌、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雨水 及 春季养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39596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