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24 12:1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导读:“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广为人知的特点,很多茶友买了普洱茶大多是为了珍藏以期待后期的转化成果。那为什么普洱茶需要存茶?这就与普洱茶的发酵模式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的发酵食品都离不开三种模式: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就酒类(白酒、黄酒、红葡萄酒)而言,这三种发酵模式是连续进行的,缺一不可。
其中,前两种发酵对发酵物破坏很大,几乎是"摧毁”性的,可谓“一场革命”,而到了第三种模式:液态发酵,则变得“静悄悄”的,其实是进入了“后熟”阶段。它的周期可以很短,但好品质的产品可能需要时间很长。对好的酒类而言,高品质的酒体是第一要件,第二要件就是“陈化”,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后熟”时间。
但普洱茶则是一个另类。它只有一种发酵模式,即固态发酵。
普洱茶的固态发酵与酒类的固态发酵不同,它一直与发酵底物(茶叶)“荣辱与共”,极少对发酵底物进行破坏。这就使普洱茶的固态发酵与其他很多发酵食品的固态发酵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酒类产品的固态发酵最终脱离了发酵底物的“原形”,对发酵底物的“破坏”极大;但普洱茶的发酵始终与发酵底物相互依存,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保留普洱茶原始架构下进行的。换句话说,普洱茶的固态发酵是“静悄悄的、渐进式的一场变革”,而非发酵底物的“一场革命”。因此,我们也称普洱茶为“自然发酵”。
那么,普洱茶中的“熟茶”呢?它是哪一种发酵模式?
答案仍然是固态发酵。只是发酵过程加上“渥堆”方法,使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聚量反应作用”,加速固态发酵的速度。但这其中又频繁使用“翻堆”的手段,达到降温、降湿,目的就是使微生物的“聚量反应”适可而止,保住发酵底物(茶叶)的原形。因此我们也称“熟茶”为“人工发酵”。其实,出堆后的“熟茶”也需“存茶”,即“后熟作用”,只是时间比“生茶”短而已。
普洱茶的第二种表现方式:普洱茶膏呢?(注:普洱茶第一种表达方式是茶叶固态模式,第二种表达方式是固态全溶模式)也需要“后熟作用”,其时间比“熟茶”更短而已。所不同的是前期的制作方法不同,它是由固态转向液态,又从液态还原为固态。进入陈化阶段“存茶”仍然是以固态形式出现,只是与第一种固态形状和内容物完全不同而已。
其实,“存茶”的目的是为了让普洱茶在陈化条件下加速成熟,获得更佳品质,就时间而言,它们对时间的需求依次为:生茶(长)----熟茶(中)----普洱茶膏(短)。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断:普洱茶最后一个发酵过程----“后熟作用”,无论生茶、熟茶还是普洱茶膏,其“后发酵”,都是在固态状态下完成的。
如果您受到普洱茶收藏、冲泡、品饮选购等问题困扰,请添加美女茶艺师、评茶师董玥私人微号:dydy400 (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文章节选自《存茶的诱惑》,作者:陈杰。部分图片由南茗佳人茶业提供。关注爱说茶微信:aishuocha(长按复制)茶叶的一切,你都能在这里知道。
《普洱茶为什么需存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43824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