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1 09:4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问:我写过一个文章,探讨普洱茶的“两极文化”(边销茶和贡茶各自形成的文化),主要是依据是杨海潮先生的《云南茶史考误》和姜育发先生的《明清上流社会的普洱茶海外史稿》,而您的工作,则是挖掘民间那批身世很吓人的普洱茶以及文化。
邓时海:普洱茶一种很老的观念,认为普洱茶都是边销茶,都是在茶马古道上风吹日晒而来形成了普洱茶的特色。但经过我的研究和考察,不太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普洱茶分两类,一种是普通的茶品,另一种是精品,珍贵的茶品。普通的茶品就是边销茶没有错,边销茶基本靠茶马古道来运输,运送到很远比方供一般人消费;精品茶品不走茶马古道,走的是官马大道到城市,这些茶品大多是供人收藏的。
比方同庆号的茶生产在易武,但是总发行在石屏,因为石屏是一个存茶最理想的地方。原因有两个,一是石屏人到易武经商的比较多,二是石屏的自然条件公认存茶最理想。在易武存茶肯定不行,湿气太重,茶肯定发霉。这些是指古代,没有除湿机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精品茶就走官马大道来到石屏被储藏起来。当时宋聘号、同庆号的总发行都在石屏,总发行也就是大仓库的意思。
探讨普洱茶的两级文化,普洱茶有两种传统。一种是边销茶,属于大众老百姓;另一种是上流文化传统,比方贡茶。普洱茶的两级文化一直存在,普通和上流两者间的区别。普洱茶的艺术修养与从业者息息相关。现在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根基比较薄。而许多深受高等教育熏陶的人又不关注普洱茶。这些都制约了普洱茶作为文化和艺术的提炼和提升。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无法产生臆想,无法赋予普洱茶新的生机。
任何文化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底层是技术和功能,中间艺术,顶尖层是思想、道,就是人们常说的技、艺、道。这些年来我努力发展普洱茶在艺术方面的原因就是为了扩大普洱茶艺术层面的影响,用艺术的发展来牵动技术的进步,促进思想的活跃。
乌龙茶之所以被大力提倡,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乌龙茶茶艺的发展,因为茶艺而将整个乌龙茶茶品带上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这就是艺术对于茶品的意义。长时间停留在普洱茶技术和技能上的争辩其实可以告一段落了,
为了普洱茶可以深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通过艺术形态,艺术情感来提炼。要做到一说到普洱茶,人们仿佛可以听到古琴悠远的琴声,不止味觉感受这么单一。喝茶要感受茶之外的东西。也只有普洱茶才有如此丰富的理性和感性的内涵,我把它称为“茶中之王”。
关于普洱茶选购、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茶艺师董玥个人号:dydy50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原文标题《邓时海,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原文采访人周重林,采访稿刊登于2007年《普洱》杂志)。部分图由南茗佳人提供。热点推荐阅读,添加说茶网公号:ishuocha(长按复制)可查看。
《邓时海念叨的茶中之王是什么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54416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