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一日一茶:政和白牡丹和福鼎白牡丹的细微不同

[摘要]政和县地处福建武夷山脉的东北部,隶属南平市,是古老的茶乡。民间相传,宋徽宗因为此地盛产名贵的银针茶叶,故赐名“政和”。政和生产白茶历史悠久,其加工方法主要采用自然萎凋,可以更好的保持鲜叶的自然品质,不仅感官品质独特,保健价值也高。 政和县位...

  政和县地处福建武夷山脉的东北部,隶属南平市,是古老的茶乡。民间相传,宋徽宗因为此地盛产名贵的银针茶叶,故赐名“政和”。政和生产白茶历史悠久,其加工方法主要采用自然萎凋,可以更好的保持鲜叶的自然品质,不仅感官品质独特,保健价值也高。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丘陵起伏,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和丘陵山区气候特点,是天赐的种茶宝地。作为我国白茶重要主产区,产茶历史悠久。

  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称:唐末宋初福建茶区的形成,建州茶叶可能是从浙江的台州、庆元传入政和,经松溪再传到建瓯。与宋、元时期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有首很深的历史渊源。古时政和县东平、高宅、长城、东衢、感化五里是“北苑贡茶”产地之一。

  

  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传统)白茶的制造约始自一百多年前,为19世纪的事,首先由福鼎创新,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原生茶树种)树上的鲜叶。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就有大白茶品种的发现,约在1880年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用政和大白茶创制银针。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如白毫银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白茶。但它产生很晚,在红茶与乌龙茶之后”。

  叶乃兴《白茶科学、技术与市场》P7言:“1992年,东平一带开始生产白牡丹,运销香港。”

  

  政和白茶主产区在铁山、星溪、石屯、东平、熊山等地。主要是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等茶树品种。产区海拔在200-800之间。境内群山环抱,峰峦竞秀,溪涧争流,地势东高西低。适宜的气候条有利于茶树生长,新梢持嫩性、物质代谢及内含物尤其是氨基酸、茶多酚、芳香物质的积累,是形成政和白茶鲜纯、毫香显露、滋味浓厚爽口、耐泡的重要基础。

  政和白茶产地土壤以红黄壤为主,土层深厚,特别是铁山镇、星溪乡一带茶区,土壤含磷量更高,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形成香高味浓耐泡的品质特征。在杨源乡、星溪乡、岭腰乡、外屯还有原始森林存在,森林群落类型繁多复杂。

  

  政和大白茶制成的高级白牡丹,其品质特征:外形呈深灰绿色,叶背披满银白色茸毛,具有叶大、芽肥、毫香鲜嫩的特色,汤色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鲜醇,其性清凉,能退热散火。

  以政和大白茶制的成茶以毫芽肥壮、香气清鲜、滋味鲜醇浓厚取胜。由于地域性原因,闽东、闽北地区加工的白茶品质风格有所不同。闽东地区白牡丹色泽较灰绿,口感清鲜显淡;闽北地区白牡丹色泽铁灰,口感较浓厚。

  

  卢秋华的调查表明,白茶产区政和和福鼎白茶生产特点有着各自优势。政和白茶加工工艺偏传统做法,福鼎在白茶加工上不断创新。政和白茶的特点是滋味浓、香气好、价格相对较低;福鼎白茶的特点是白毫显、外形好、口感清爽、价格相对较高。

  政和白茶加工工艺不同于其它白茶地,属全萎凋轻微发酵茶,即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将鲜叶均匀地摊晾在水筛上,置于通风的专用茶楼里进行自然晾青(萎凋),类似阴干,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避免过度氧化,逐步形成政和白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待鲜叶晾青到八九成干后,进行烘干,形成毛茶,再精心拣剔、匀堆、复烘、装箱等成精品。

  

  

  重手法闷泡及泡后的汤色

  昨日下午和友取出推荐存放的2014年政和野生白牡丹品尝,本文中所配图皆是此款茶的干茶、汤色、叶底图。

  产自政和县杨源乡筠竹坑村的万亩国家级生态林里,茶百科此前有文 探寻政和野生白茶专门介绍过大山森林里探源的记绿。

  

  原料佳,山野气息,叶抱芽,芽叶连枝,叶缘垂卷,毫心肥壮银白,毫多而显,香气清鲜浓郁,毫香明显浓郁,山里阴干工艺制作,有别于别的白茶,滋味精甜醇爽耐泡,汤色橙黄明亮透澈,耐泡甘甜,叶底叶张嫩。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订购2014政和野生白牡丹

  ○ 淘宝搜索店铺名 "茶百科精选茶馆"

  ○ 订阅茶百科微平台:茶百科 或 jiaoliucha

  ○ 茶百科茶人圈微信 tea9557


《一日一茶:政和白牡丹和福鼎白牡丹的细微不同》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46518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咖啡师的发展趋势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