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普洱茶得名于何时?其工艺与概念起于何时?

[摘要]导读: 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 跟杨凯老师相识始于11年秋茶国庆节前,当时台湾著名茶人抱拙(...

  导读: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

  跟杨凯老师相识始于11年秋茶国庆节前,当时台湾著名茶人抱拙(黄传芳先生)组织参观静美堂在镇沅县千家寨的初制所,我有幸被安排和杨老师同屋,在千家寨海拔1700米村庄的小招待所里,每晚几乎聊茶到凌晨2:00,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至今依然记得杨老师“只以地方志档案馆藏文献、实物、当事人口述历史等实证为论据”的治学风范、“不轻易下结论、只提供实证,把结论权留给读者”的严谨态度。最后跟大家补充一点、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杨老师跟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一样,非专职茶界人士,纯属业余爱好!

  杨凯:我本人研究方向是茶文化,而非茶品。今天主要是讲普洱茶,交流很随意,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普洱茶的得名

  “普洱茶”之名,起于明朝中期,其工艺和概念于此时形成。

  普洱茶在云南的兴盛起来是在清朝,清朝时候普洱茶变成贡茶,贡茶因为运到北京去以后,路途非常遥远,每年进贡大概有6000斤运到北京,皇帝留一部分,剩下大臣分了,其实贡茶量就少了,物以稀为贵,东西少的时候,普洱茶价值越来越高,尤其是皇上喜好的东西。

  李元阳:“(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羡,藏之年长,味愈胜也”。“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

本图为南茗佳人新品“老曼娥”

  这边写的这段文字,是清朝的一个文件,内容是吴&三&桂在清朝雍正之前,被分配到云南以后提出用云南茶与西藏马做交易,吴三桂被&灭&后到清雍正年间,云南茶与西藏马正式做茶马交易了。雍正朝文件里提到云南茶是每七圆一桶,这个是现在所见到七子饼的原形。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茶艺师董玥微号:dydy50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本文系杨凯讲座《从七子饼、印级、号级茶看普洱茶的流变和发展》,整理人:肥蝴蝶、cccilia、古剑。部分图由南茗佳人提供。热点推荐阅读,添加说茶网微信:ishuocha(长按复制)可查看。

  ①.你不曾见过的中茶商标(完整版)

  ②.易武同兴号的历史故事

  ③.晚清状元郎袁嘉谷的普洱茶情缘


《普洱茶得名于何时?其工艺与概念起于何时?》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53608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