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168万吨茶叶,14亿中国人每人一年三斤茶叶都喝不完

[摘要]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茶行业,上游的种植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加工隶属于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贸易归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就茶产业经济的区分来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服务业。所以种茶的茶农赚钱最少,制茶的茶厂利润稍高...

  

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茶行业,上游的种植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加工隶属于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贸易归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就茶产业经济的区分来看,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服务业。所以种茶的茶农赚钱最少,制茶的茶厂利润稍高,赚钱最多的是终端的茶商。中国茶行业第一品牌天福茗茶就是渠道运营商,就是明证。类似的情况在各大茶类中不胜枚举。

  问题来了。在工业文明支持下,茶园的管理,茶叶的加工,早已经突破了产能的桎梏,从短缺走向过剩。而在销售的终端环节,思维仍然停留在农业社会,追求物以稀为贵。年复一年层出不穷的例子,就是各种茶叶天价拍卖事件,最近发生的一起是信阳毛尖拍出了140万元每公斤的天价,实际上毫无任何意义。

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其一在于商业模式出了问题,现代化的茶园管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都是由于工业文明的支撑。到了终端,居然又回到了农业文明的思维,由此形成了茶叶销售的堰塞湖现象,为世人诟病的茶叶积压缘由在此。

  茶真得是多到喝不完了吗?228万吨的产量是毛茶的产量,从毛茶到成品,减去30万顿损耗,再减去外销30万吨。尚有168万吨,均分给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一年下来也就是一公斤出头,还不够一天一泡茶的量。但为什么会积压卖不出去?

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根本在于茶文化的导向出了问题。现在的茶文化,无论是生搬硬套西方学术概念,或者是上下数千年,讲来讲去都是传统的茶文化,这是农业文明的结晶。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茶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茶叶采制技艺,历朝历代的品饮技艺,主导思想源于儒释道。不是说传统的茶文化不好,它非常好,但是也有历史的局限性。本质上倡导的是种文人士大夫们精英茶文化。这只是传统茶文化的一面,但却被无限夸大了。仿佛可以包治茶产业的百病,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下传统茶文化围绕服务的是中年以上的政商两类群体,这两类群体已经完成了财富、声名之类的积累,确实可以乐享传统茶文化的成果。

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传统茶文化也一昧的往回看,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只想回到古代去。一切都尚古、摹古,空间要传统的庭院,家具要明式家具,茶具要高古器具,甚至连人也都扮作古人的衣着。从泡茶往前倒推学宋人的点茶,唐人的煎茶。就只差学神农尝百草了。我想要说的是:这一切大都是现代人的臆想,茶人们的文学回忆录。甚至还打算将这一套复古的假古董当作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声势浩大的行为艺术,穿着茶人服的年青人,被人牵着鼻子,草原上、茶山里,摆上茶席,就此宣称要修行了。过去的文人雅士们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精通,那是真正的风雅。而今的人们无一样不是稀松,当真是附庸风雅。我不反对真心投入其间以身践行者,甚至抱有敬意,但绝不认为这是历史潮流,大江东流去,毕竟遮不住。

图为:南茗佳人2016年藤条茶古树春茶“坝糯”

  一代有一代之茶文化。现在想起陆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古人,其次是老年人的形象。殊不知,陆羽正值中青年时期就创造了唐代的饮茶风尚。历朝历代的茶人,莫不如此。古代的茶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本不应成为当下人的包袱,除了继承,更应该作的是发展。

  如果您有更多茶叶保存、冲泡、品饮选购等需要咨询,请添加南茗佳人茶艺师、评茶师红傧个人微号:dydy28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文通过说茶网转载。原载:行知茶文化讲习所,作者:马哲峰。关注爱说茶公号:aishuocha(长按复制)茶叶的一切,你都能在这里知道。点击右下角【订阅】免费获取更多茶叶知识和信息。

  【往期精选原创文章推荐】

  《六大茶类谁的刺激性更大?你适合什么茶?》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吃茶”法,你尝试过几个?》

  《每个人泡的茶都不同,你知道原因吗?》


《168万吨茶叶,14亿中国人每人一年三斤茶叶都喝不完》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60331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这三种普洱茶千万不要买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