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8 13:3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在城市里,开始出现了行会。行会保护本行业的利益,同时促进行业的发展,推动专业化的分工,限制经营范围。例如在巴黎,主要有两大类行会:一类提供 原材料,例如肉类、禽类、鱼类、谷物;另一类行会提供加工过的食品,例如糕点、酱料、熟肉等。行会的学徒制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新人。行会还评 定从业人员的等级,给予帮厨、厨师和大师的头衔。专业化的分工以及训练使得食品处理加工的工艺不断提高。
1651年,诞生了一部堪称法餐“独立宣言”的美食专著《法国美食》(La Cuisine Francois——在那个年代,形容词“法国的”写作Francois,而不是现在的Francais),其作者是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拉瓦莱纳 (Francois Pierre de La Varenne)。拉瓦莱纳曾在亨利四世的第二任王后、美第奇的玛丽(Marie de Medici)的御厨中学徒,后来成为于格塞尔侯爵(Marquis d’Uxelles)府中的大厨。拉瓦莱纳记录了当时法国美食所取得的创新,并将菜肴的制作方法系统性地分门别类进行详细描述。他介绍了一些酱汁的制作方法,使酱汁逐渐成为法餐中的重要角色。他使用油炒面粉代替面包屑作为酱汁和浓汤的底料,在烹饪中更多地使用黄油代替动物脂肪,使用蛋清作为清汤的澄清剂。 1653年,拉瓦莱纳再接再厉,出版了《法国糕点》(Le Patissier Francois),其中介绍了很多种法式糕点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备受欢迎、但不易制作的千层酥(Millefeuille,又名拿破仑,因为非常酥脆,一拿就破)。
1691年,另一位大厨弗朗索瓦-玛西亚洛(Francois Massialot)出版了《王室与平民美食宝典》(Le Cuisinier Roral et Bourgeois)。他的书中第一次将菜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介绍,成为美食词典的先驱。玛西亚洛做了很多创新,例如做鱼汤时加入一杯白葡萄酒用于调味去腥,将蛋清与糖一起搅拌打成蛋白霜。据说法餐中备受欢迎的甜品焦糖布丁(Crème Brulée)也是他的发明。
自大革命之后至今
法国大革命时,国王路易十六被砍了头,贵族们也是逃的逃,亡的亡。大革命后,原本服务于帝王和贵族之家的厨师们开始了不再依附于雇主的生活——自己开饭店。餐饮业的行会也被废除,原本由行会划定的经营范围被打破,每个厨师都可以进行全业务的经营。
法餐开始走向更加亲民的路线。大厨卡莱姆(Marie-Antoine Carême)简化了很多菜品的做法,并创造了五种基础酱汁,由这五种基础演化而成上百种酱汁。这样,厨师们就可以不必每次从头开始制作一种酱汁,而是先 做好大量的基础酱汁,然后在使用时再做加工。他还创造了苏芙蕾蛋糕(Soufflés)的做法。
然而,此时的法餐烹饪制作方式仍然非常繁琐,法餐本身的革命,还需要等待一位跨世纪的天才大厨的出现。
奥古斯特-埃斯科非(1846-1935)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厨艺世家,13岁开始学徒,17岁成为一家餐厅的主厨。在长达7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卡莱姆的基础之上简化了法餐的制作工艺,创造了大量的新菜,还推动后厨管理进入了现代化。
1903年,埃斯科非出版了与另外多名大厨合作编著的《厨艺指南》(Le Guide Culinaire),法国现代厨艺的经典之作。埃斯科非弱化了浓稠酱汁的使用,转而偏好以鱼、肉或者蔬菜熬制而成的高汤。他认为配菜和酱汁的功能是衬托 主菜的本来味道,而不应该喧宾夺主。书中介绍了5000多种菜的做法,其中有的是基于前人书中的记录做的改动,有的是基于法国各地的乡土菜肴加以提升,还有一部分是基于他自己的创造。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财富持续增长,有钱有闲可以下馆子的人也越来越多,餐厅应接不暇,急需提高效率。埃斯科非改进了专业厨房的组织方式,将厨房分为五个工作台,其中包括:冷盘制作台、半成品台(准备蔬菜和淀粉)、煎炸烧烤台、酱汁汤品台,以及甜点制作台。这种组织方式意味着厨房在做一道菜时, 不必占用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而是分工合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一道菜制作完成。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后厨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菜品质量的稳定性。
埃斯科非之后的下一位大师级人物是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1926- )。博古斯的影响不仅限于对厨艺发展的推动,还有餐厅的连锁经营,以及开办厨艺学校。
美食评论家
每个吃客都是一个食物评论家,最不济的也会对自己老婆的厨艺嘟囔上两句。只是法国人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从20世纪开始,把美食评论变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第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美食评论家是科农斯基(Curnonsky,1872-1956),原名莫里斯-埃德蒙-萨扬(Maurice Edmond Sailland)。他曾解释为什么选择了一个俄罗斯味的笔名:在拉丁文中Cur Non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而当时法国与俄罗斯是盟友,俄罗斯芭蕾舞在法国深受欢迎,因此又加了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名字后缀sky。
1900年巴黎世博会之后,他作为记者曾经来过中国,对于中国餐饮的多样性颇为喜爱。回到巴黎后,他开始在报纸上撰写关于美食的文章,倡导简单的食 物制作方法。在一篇文章中,他说:“美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至简方为至佳。”他还说:“好的厨艺,就是让人尝到食物原本的味道。”
科农斯基在长达6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创办杂志《法国美食》(La France de Gastronomie),参与米其林红色指南(美食指南)的创办,创立法兰西葡萄酒学院,推动法国AOC(原产地命名保护)制度的建立,以及创办杂志 《法兰西美食与美酒评论》(la Revue Cuisine et Vins de France)等。
“米其林指南”
20-21世纪的法国美食历史上,如果少了“米其林指南”,法国美食在今天的世界上还能有这样的地位吗?
“米其林指南”的诞生,源于米其林轮胎公司创始人安德烈和爱德华-米其林兄弟的灵光一闪。那是在1900年,作为年轻有为的乡镇企业家(米其林公司 一直位于法国中部小城克莱蒙费朗),米其林兄弟希望自己家的轮胎能够卖得越多越好,可是在当时的法国,总共只有大约3000辆汽车。米其林兄弟想到一个点 子:要卖更多的轮胎,就必须让人多出去玩,轮胎才能有损耗。怎么样让人多出去玩呢?那就要告诉有车的人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于是,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诞生了。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大小刚好可以放进口袋里。书中除了介绍如何更换轮胎,还罗列了法国各地的酒店、餐厅、加油站、修车行乃至医院的地址。
一开始,米其林公司将这本小册子免费送给有车的人。后来,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米其林兄弟开始意识到,人们只会珍惜花钱买回来的东西,于是开始将指南标价出售。
《全世界竞相追捧的美食 法餐历史一探究竟(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mswh/1507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