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6 10:3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五因子和八因子审评法
感官审评是鉴定茶品品质高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20世纪50年代,五因子评茶法应时而生,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审评体系最完善的评茶法。
五因子评茶法是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做出审评,从而鉴定茶叶品质。在此基础上把外形项目细分又衍生出八因子评茶法。
在五因子评茶法体系内,基于视觉的评判要素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对于具有越陈越香属性的普洱茶来说,五因子和八因子评茶法是不适合的。它们共有的缺陷是缺少对未来的评判体系,并且是一次性冲泡,只能对茶品的溶出多少做出评定,对于溶出的稳定性却无法审评。
因此,普洱茶市场需要适合普洱茶审评的方法出现。
363普洱茶审评法,更适合普洱茶的审评法
审评标准的简单逻辑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找出被审评茶品的缺点,对茶品的综合品质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在五因子评茶法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年的论证和改进,由周云川老师创立的更适合普洱茶审评的“363普洱茶审评法”终于定型。
普洱茶有其他茶类不具备的特点——越陈越浓、越陈越香。“363普洱茶审评法”通过三次冲泡,不但对茶品的品种、外观、工艺做出感官评价,而且对茶品以往存储以及后期走势也同时做出评价。对于一个特别适宜存储、适合远期品饮的茶品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无可替代的。
“363普洱茶审评法”首先对茶饼(砖、坨等)的外观做出评分,然后在各阶段相应对茶品的汤色、气息、味觉、触感以及韵味做出评价,同时对于各阶段茶汤表现做出对比,最后对湿茶叶底评价,完成所有感官审评项目。
把触觉从原来的滋味中提出来作为一个因子、把越陈越浓越香密切相关的耐泡度单列为一个因子,是“363普洱茶审评法”与五因子评茶法最大的区别。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口感、叶底、耐泡度,各个因子都能对应从采摘到加工各个环节体现到感官的表现。
通过“363普洱茶审评法”所有审评项目,根据冲泡和品饮过程中是否有花香、水果香,茶汤苦味是否剥离、涩味是否明显,汤色是否发黄,第三次冲泡对比第一泡,香气、滋味是否明显下降等等,分别可以识别被审评普洱茶品是否使用了萎凋、闷黄、揉捻程度、茶品的耐泡程度如何等等。
“363普洱茶审评法”不仅对茶品的加工工艺、自身经历、当前品质做出判断,同时对未来走势做出判断,对于普洱茶当下的品饮和日后的储藏都做出了保障。所以,“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最适合评审普洱茶的方法。
目前的普洱茶市场,专业审评标准严重缺失,代之而起的霸气、山野之气等玄而又玄的形容词层出不穷,而关于普洱茶最核心的部分,如工艺、地域、品种等专业领域,却鲜有人去触及。
已知的云南大叶种品种超过200个,以冰岛、班章等为代表的天价普洱茶背后,是否有人意识到,就算是这些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普洱茶产茶地域,相隔一个村,甚至一个山头,茶树品种都有巨大差异。只讲地域,不讲品种,如此还希望所有的冰岛班章都能够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这是一定的,但越陈越香是有条件的。
想要普洱茶越陈越香,只讲地域和突出某些产品特点远远不够。还需要明确所藏的普洱茶如何制作出来,选用了什么品种、采用了什么时期的原料、采摘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制作工艺等等。特定地域和优良品种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普洱茶究竟能否越陈越香,除了通过感官审评,直观辨别汤色、香气、滋味、口感等,还得追根溯源茶树产地和品种,同时确保后期良好的仓储环境等等。
如何通过科学存储,利用感官审评,让普洱茶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不仅是茶企,也是所有茶行业从业人员都应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关于普洱茶保存、冲泡、鉴别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茶艺师董玥个人号:dydy50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本文源于云南经济日报,作者:周云川,部分图由南茗佳人提供。热点推荐阅读,添加说茶网公号:ishuocha(长按复制)可查看。
①.喝茶四年的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②.如何看待普洱茶陈化这件事?
③.普洱熟茶和生茶适合在一起存放吗?
《普洱茶传统评茶法和新评茶法有什么特点?》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55001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