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5 09: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秋凉时节,最馋人的莫过于清粥小菜。来点儿雪菜毛豆、糟辣腐乳、麻油酱瓜之类,就是开胃的好东西。再讲究一点,一锅热粥,备齐八珍冷盘,就可以宴客。其中少不了糟鸡、熏鱼、卤肝、醉虾、蟹糊之类。当然,若有一味醉腌泥螺,一切其他小菜,就都成了浮云。
泥螺卖相不佳,黑黢黢滑溜溜的,还常常带着可疑的黑色粘液,但用黄酒、糖、盐腌渍之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确实味美。虽然不少人对生吃海鲜这种事抱有心理障碍,但在江浙一带沿海,几乎没有人不爱的,甚至还演化出口味清淡略带甜昧的“苏式”泥螺和带点辣昧的“川味”泥螺,辅料也有陈皮、蒜米、香菜、山椒等等层出不穷的变化。
吃惯了江浙一带流行的醉腌,不免陷入思维定势——泥螺真的只能醉腌?看看同为贝壳类小海鲜的蛏子、香螺之类,煎炒熬炖无所不能,那么泥螺呢?
绍兴的“干菜螺汤”或许是个例子:新鲜泥螺洗净,配着梅干菜煮汤,出锅前再放几只河虾,也不用施油盐,梅干菜的咸鲜为泥螺带来天然的小清新的味道,很是鲜美解暑。但此菜的关键在于汤清味淡,如果泥螺略有不鲜不净,汤头直接打了折扣。我在绍兴吃过这道菜很多次,但真正成功的实在是少数。
闽人也喜欢汤煲食材,但手段要高明不少。福州有“麦螺蛤鲜粥”,这里的麦螺蛤,就是泥螺:麦,指的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螺和蛤,则形容了泥螺的外形特征。这是很诗意的描述。粥的做法也很诗意:泥螺处理干净,加姜粒,与白米粥、皮蛋文火同煲,出锅前撒一把芹菜碎,味道真的不错。海鲜类食材本身是很惧怕热的,火候过头,立马缩小、变硬,直至无法下咽。但在米粥里就另当别论了,厚厚的粥汤成了螺肉天生的保护层,久炖不缩,哪怕炖到螺肉融化,粥汤里依然有浓浓的鲜味,吃前加点白胡椒,所有的好味道都飘然而出。
最有意思的是在山东,我在青岛的小饭馆里见过菜单上有一道神菜“炒泥蚂”,差点没笑岔气过去。端上来一看,是用蒜苔爆炒的泥螺。当地人把泥螺称为“泥蚂”,这称呼的历史一定比暴走漫画要早。常见的吃法除了清炒增加菜的鲜度之外,还可以用加了花椒的清水白煮,当地人称为“炸泥蚂”,我吃了,味道确实不错,有着类似于螺蛳的清香,但比螺蛳更加鲜美,花椒带来的微麻是下酒的良配,据说还能有效防止海鲜过敏。两指夹起一个送入口中,泥蚂的“舌头”对着人的舌头,上下唇夹住外壳,轻轻往里一吸,肉、壳瞬间分离,青岛人称“一口鲜”,吃的就是这种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不论如何清煮炖炒,泥螺最好的吃法,还是醉腌。宁波老乡陈逸飞爱吃此味,据说生前还擅长亲手制作。他的秘诀是,用雪里蕻菜汁代替盐来腌,这样成品的泥螺除了有海鲜的浓烈之外,更多了一丝菜梗的清新。所谓文人入庖厨的巧思,大概无出于此吧。
出品 | 食味艺文志(微信号: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华(微信号:qyqy118)
《“炒泥蚂”真的是一道菜,我不骗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5935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