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那些醉人的江湖好酒!

[摘要]文/白玮 1、 夜晚的情绪总是让人局促不安,半夜时分,突然想喝酒。 打开一瓶,喝了一口,不是那味儿,再喝一口,兴味更加索然。于是,便把一瓶喝了两口的酒搁置在了一边。 这样的情景时不时的总会往复重现。时间一长,餐桌上就会搁置一排这样的残酒,落寞和...

  文/白玮

  

  1、

  夜晚的情绪总是让人局促不安,半夜时分,突然想喝酒。

  打开一瓶,喝了一口,不是那味儿,再喝一口,兴味更加索然。于是,便把一瓶喝了两口的酒搁置在了一边。

  这样的情景时不时的总会往复重现。时间一长,餐桌上就会搁置一排这样的残酒,落寞和不安地记录着不同时期不同节点的心情。而最后的结局又是不得不将它们集中倒入下水道,看着那些被抛弃的酒随水流去,似乎冲走的都是心情的投影。这个沮丧,令人抑郁。

  酒,其实本就不是一个人喝的事物。一个人喝酒,那喝的不是酒,喝下去的其实是在失语状态下无法表白的言语。

  酒,不管是啤的还是白的,都需要对饮。有兄弟、知音对着一起喝,或者三五好友,围桌而坐,推杯换盏,这酒才下得痛快,才能汪洋恣肆,一泄千里,不留痕迹。若是一个人喝酒,酒一入口,似乎就不再流动了,如漂浮在半道的泪水,无法下咽,又无法挥去。

  所以,李白在一个人喝酒的时候,即使借助想象,也要凭空捏造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酒伴儿出来。

  

  2、

  这感觉,犹如在月下的抚琴,没有了知音,悠扬的琴声诉与谁人听?

  这又恰似林黛玉在《葬花吟》中的哀怨与落寞,找不到知音共饮,便去找落花诉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红楼大观,胭脂粉红虽多,但不要说喝酒的知己没有,连花儿也要随水流去了。轻妙高古的妙玉,才不会是她的酒友。此时的宝玉,又不知被哪家的二哥拉去,找伶官喝花酒去了。即使宝玉在,那喝的就一定是酒吗?

  所以,伯牙在子期病逝后,才把心爱的琴毁掉,终生不复弹琴。在他看来,世界上最懂他心音的那个人去了,再奏的琴声就是对牛弹琴了。更何况,现在连一头像样的牛都没有。

  炒菜也是一样,譬如炒一份叫做西红柿炒鸡蛋的菜,没有了鸡蛋,单炒一盘西红柿,红红的那多单调?留下的鸡蛋无所去处,只能煮成茶叶蛋,孤零零的泡在卤水里。

  这也就是李清照为什么如此感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实,她想知道的不是绿的肥不肥,红的瘦不瘦,海棠依不依旧,而是在雨疏风骤的夜晚,有没有知音能陪着饮下那杯寂寞的酒,不再像我搁置在夜里的酒那样,让它们变成了第二天的残酒。

  

  3、

  如果没有知音兄弟共饮,甚至连月光也没有的话,酒就会变成残酒。

  有了知音共饮,酒才会有趣,才会变成鲜活的生命。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历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酒逢知已千杯少”豪饮的篇章有很多,譬如刘备遇上了关羽和张飞,就能豪饮三百杯而不醉;遇上了孔明,就产生不了酒意,而只有敬意;再遇上了曹操,不要说酒意,连酒都会哆嗦,剩下的就只有遁意。就像陪着领导喝酒,小心翼翼的,万分的没有酒趣。

  又譬如段誉碰上了乔峰,只须一眼,就看到了双方的酒趣。于是将拳一抱:说,这位仁兄,能否屈尊移驾过来,共饮一杯?对方立时会意,二话不说,便一杯杯的对饮起来。小杯的饮着还不尽兴,直接抱了坛子来喝。这豪气,于今何处去寻?!

  再譬如鲁莽的提辖达人鲁达,本已醉醺醺的东倒西歪了,大街之上碰上了兄弟,不由分说,又拉着进屋再喝一回,并高呼曰:店家,换大碗来。

  当然,如遇酒人,即便不是同道中人,也要喝个痛快。就像令狐冲遇上了万里独行田伯光,且不论意识形态有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先狂饮一番,再打不迟!

  

  4、

  喝酒只要对上脾性,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容貌,什么贫贱富贵都不重要了,先喝个快活,那才淋漓。

  纵观古之文人酒事,这样的酒趣比比皆是。但如要排个座次的话,在下以为,最著名的还是北宋时期石曼卿与布衣兄弟刘潜的饮酒。

  石曼卿,本名石延年,曼卿是他的字,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此兄弟性格豪放,特别钦慕古人的奇节伟行和非常之功,嗜酒如命,尤喜狂饮。

  这兄弟喝酒,特别喜欢搞怪,每与人痛饮,都要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多种怪诞的饮酒方式。例如他把蓬乱着头发,赤着脚还带着枷锁饮酒,命名为“囚饮”;饮着饮着,还要爬到树上去喝,唤作:“巢饮”;有时还用稻麦秆束身,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之为作“鳖饮”;有时夜晚不点灯,与兄弟们摸黑而饮,并唤之曰:“鬼饮”;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说这是“鹤饮”。

  

  5、

  最情趣的是,这哥们喝酒从来不讲身份贵贱。

  据宋史记载,他在东京汴梁做官时,认识一位叫刘潜的布衣酒友,这个时候的刘潜还没有混出学位功名。二人相逢喝酒,讲真,那才是酒逢知己,千杯不倒。

  当时在京城闹市区新开了一家王氏酒楼。二人闻听便相约到此饮酒,两兄弟到了酒楼坐下来便喝,一句话也不说,一杯接一杯,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个没完没了。从上午喝到中午,从中午又喝到下午,足足喝了一整天,竟然没有丝毫醉意。把酒家都看呆了,误以为是神仙来到了人间。

  第二天,此事传遍了京城,说有两位神仙到王氏酒楼喝酒。过后,才知道传说中的两位酒仙就是石曼卿和刘潜二人。

  

  6、

  遇上真正的酒友,喝的是不是酒也都无所谓,关键在于喝的趣味。“寒夜客来茶当酒”,不要说茶,遇上多年未见的故人,随便一杯白水,也能饮出人生的无限快活。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

  石曼卿就是这样一位豪放的兄弟。话说,当年曼卿在海州(即现在的连云港)通判时,那个开封的布衣兄弟刘潜来拜访他,他撑了船远远地去迎接。二人见面,不由分说,便在船上痛饮起来,一直喝到半夜,酒都不够了。

  正发愁无处打酒时,忽见船中有一斗多的醋。兴之所至,便把一斗醋全部倒入酒坛,搅腾两下接着又大喝起来。第二天酒罢,才发现酒和醋全都被喝了个精光。

  时任皇帝宋仁宗,仁爱通达,甚爱其才,不想让他喝酒,但又不好意思当面劝诫他。便时不时的对身边的大臣说,喝酒太伤身体,你们有空要劝劝曼卿,别一天到晚的这么狂喝了。

  这话传到石曼卿耳朵里,他便不好意思再喝,自此罢酒。

  没想到这一停喝,竟身染重病,不久便死掉了,年仅48岁。

  石曼卿死后,他的另一位也是写诗的酒友苏舜钦写了一首诗来祭奠他,诗曰:

  去年春雨开百花,

  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

  醉倒不去眠君家。

  写及此处,不免又叹息了一回……

  苏舜钦又是一个怎样的酒徒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那些醉人的江湖好酒!》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31188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