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美食频道 > 健康饮食 >

一图看懂中国茶叶的分类

[摘要]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

  一.绿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绿茶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属不发酵茶。外形多种多样,主要有:条形、针形、扁形、螺形、尖形、片形、束形、毛峰、毛尖、卷曲形、圆珠形、单芽形等等。绿茶最讲究外形和色泽,追求清纯淡雅,故多采嫩芽制成。明前茶(清明前采制)最为珍贵,其次为雨前茶(清明后谷雨前采制)。

  知名绿茶有:

  ①西湖龙井(扁形,杭州);

  ②洞庭碧螺春(螺形,苏州);

  ③黄山毛峰(毛峰,安徽);

  ④太平猴魁(尖形,安徽);

  ⑤六安瓜片(片形,安徽);

  ⑥信阳毛尖(毛尖,河南);

  ⑦庐山云雾(条形,江西);

  ⑧都匀毛尖(毛尖,贵州);

  ⑨恩施玉露(松针形,湖北)等。

  二.白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白茶基本特征是: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滋味鲜醇,清香甘美,属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建阳、政和、松溪等地。白茶分为白芽茶和白叶茶。

  知名白茶有:

  ①白毫银针,产于福鼎、政和等县;

  ②白牡丹,产于建阳、政和、松溪、福鼎等县;

  ③贡眉(寿眉),产于建阳、浦城等县;

  ④天目湖白茶,产于江苏常州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区。

  三.黄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黄茶基本特征是: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似绿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知名黄茶有:

  ①湖南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莫干黄芽;

  ②四川的蒙顶黄芽;

  ③安徽的霍山黄芽、皖西(霍山)黄大茶;

  ④湖北的远安鹿苑毛尖;

  ⑤广东的大叶青等。

  四.青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青茶基本特征是:青绿金黄,清香醇厚。因外形青褐,故称为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知名青茶有:

  ①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大红袍);

  ②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

  ③广东乌龙茶(凤凰水仙—凤凰单枞);

  ④台湾乌龙茶(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五.黑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黑茶基本特征是:粗大黑褐、陈香醇厚,属后(全)发酵茶。因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亦称边销茶。

  知名黑茶有:

  ①湖南黑茶(天尖、贡尖、生尖);

  ②湖北老青砖茶;

  ③四川边茶;

  ④滇桂黑茶(普洱茶)等。

  六.红茶特征与知名品类

  

  红茶基本特征是: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滋味浓厚甘醇,似桂圆汤,有的松烟香味,属全发酵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切细红茶)、红砖茶(米砖茶)。

  知名红茶有:

  ①祁红(安徽);

  ②滇红(云南);

  ③闽红(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福建);

  ④川红(早白尖,四川);

  ⑤宜红(湖北);

  ⑥宁红(宁红金毫,江西);

  ⑦越红(浙江);

  ⑧湖红(湖南);

  ⑨台红(日月红茶,台湾)等。

  关于更多茶叶、普洱茶保存、品饮选购等,请添加南茗佳人美女茶艺师董玥个人微号:dydy500(长按复制)详细了解。

  

  最接近老班章的那个山头,其实叫做曼新竜

  揭秘著名普洱茶山头—冰岛茶的造假手法

  什么样的普洱茶适合存?(以无锋为例)

  关注说茶网公众号:ishuocha 阅读上文,本图通过说茶网www.ishuocha.com转载。点击右下角即可免费【订阅】说茶网。

  @部分图文通过网络资料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告知。


《一图看懂中国茶叶的分类》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56998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