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9 10:2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有人曾说,粥是贫穷的象征,是吃不上饭的代名词。古之文人最能安贫乐道,要生存下去,粥是最好的选择。话未免偏激,但也有几分道理。不多的米,加上几碗水,虽不能垫饥,但可以暂时塡满饥饿的肠胃,聊以度日。古代先贤们确实有不少这么做的。范仲淹自幼家贫,在学院发奋读书时,天天煮些米做一大锅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晩各拿两块,就着一些腌菜吃。有人送他一些美味佳肴,他直到变质了也不尝一口,还说:“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曹雪芹祖父曹寅对粥很有硏究,曾编有《粥品》一书。然而造化弄人,到了曹雪芹在北京西山荒村里埋头写作《红楼梦》的时候,生活已处于十分贫困的境地,穷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红楼梦》里的姑娘、小姐、奶奶们整天大小宴席不断,天天像过年,可怜现实中作者全家只能喝稀粥,怎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蒲松龄的一生,也始终在贫困在线挣扎,他有四个孩子,还要赡养老母,眞正是“家徒四壁妇愁贫”。他为了解决温饱想过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喝粥。喝的什么粥呢?不是桂圆枸杞八寳粥,而是“粟米汲水炊白粥”,也就是不添什么佐料的玉米粥,就这样还有“午时无米煮麦粥”的时候。他的诗作《日中饭》记述了孩子们饥饿争粥的情况:“大男挥勺鸣鼎铛”,中儿“携盘觅箸相叫争”,小儿“翻盆倒盏如饿鹰”。只有女儿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令蒲松龄旣心疼又无奈。
写文章是清贫寂寞的。而这些文学巨匠们,就是在这样的生存境遇里,给我们留下了一部部不朽的经典。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原作者不详,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分享,不以盈利为目的,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美食乐翻天》:FM106.6济南新闻广播,每天下午16:10--17:30播出。
“敏以食为天,健以食为先”,阿敏阿健带您吃遍济南!
微信公众帐号:济南新闻广播美食乐翻天
微信号:mslft1066 欢迎关注
《【书中食话】古人与喝粥》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4486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