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31 09:2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因与书结缘,所以共饮一杯酒,这何尝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呢。 —— 吴晓波
主编按:
余秋雨先生在《乡关何处》一文中以空灵的笔触,直抒胸臆描绘了浙江余姚杨梅漫山遍野涌出果实的盛大场景——梅雨时节啖杨梅,以及江南杏花春雨,是千秋墨客骚人的诗意江南中不可或缺的原点。
秋雨先生在上海和余姚间发出“他乡是故乡,故乡不得还”的惆怅悲叹,而晓波先生则以几千株恣意成长的杨梅,以低垂扎实的姿态,连接起人和诗意栖居。一坛坛吴酒,成为人和土地的纽带,为我们在方寸餐桌上重现了祖辈的江南情怀。
2015年6月,吴酒在名为“吴晓波频道”的微信公号上推出。彼时,吴晓波频道成立仅一年,粉丝就已近100万。吴晓波在他的这个新媒体平台上写稿、录视频、与网友互动、拉广告、办书友会……做了各种或成功或失败的尝试,而跨界卖酒,并且是以自己的姓命名的小众杨梅酒,就是这诸多尝试中的一个。
甫一上线,吴酒就创造了33小时卖出5000瓶的辉煌战绩,令传统酒业同行既惊诧又艳羡。以此为起点,吴酒在社群营销上就撒了欢似地“玩”了起来:2015年10月22日,他们设计了一款新年贺岁酒套装,72小时限时卖出3.3万瓶;2016年3月23日,吴酒发起认养杨梅树的社群新玩法,10天内就爆发式结束。吴晓波拿出1000棵杨梅树,让社群用户认养两年,用户只需支付一万元即可获得价值16000元的吴酒及衍生产品;2016年6月15日,吴晓波触电直播,航拍吴酒的杨梅产地,在优酷上一个半小时内以吸引了522万观众,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当红偶像李易峰……
作为早已成名的财经作家和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吴晓波在互联网营销上,总是频出奇招。而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酒类品牌的打造者,酿酒需要的更多是深入研究和潜心实干。
作为一家专业美食媒体,最美食zui.ms特别感兴趣的是,吴晓波和他的团队如何能在一年内把初出茅庐的吴酒带入杨梅酒品牌的第一梯队,又是如何把杨梅酒这个小众品牌,做成一款互联网爆款。
在吴晓波看来,吴酒的诞生和做大既有顺理成章的缘起——要把手中不易储存的杨梅资源盘活并产生品牌溢价,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推动——即社群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我认为商业就是需要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事,”吴晓波在接受最美食zui.ms创始人兼CEO潘新的书面采访时说。
潘新:
晓波先生如何看待以下命题:中国白酒文化盛行,江浙沪黄酒流行,西风渐进,洋酒大行其道;杨梅吴酒如何可以一枝独秀,独树一帜?
吴晓波:
白酒文化是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历史久远,但最近几年受到葡萄酒、洋酒的冲击,虽然在体量上还有差距,但最关键的是丢掉了年轻用户的市场,这是决定未来的事,也是白酒企业需要反思的课题。
对我而言,做吴酒有一定偶然的因素,这就是社群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在互联网营销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而且原来越来越明显,就是品牌的人格属性,我们看到品牌本身和以及品牌传播出现了一种返祖现象。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农耕文明时期,我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是用人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这个因为每一个人除了要考科举以外,一生就生活在50公里以内。你在这50平方公里以内,你卖的东西都是卖给你的乡亲的,当你卖给乡亲的时候,你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信用是你的名字。后来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信息和物流变得非常非常的大,你在山东生产的会卖到土耳其去,重要的是符号化的品牌。现在我们又回过来,通过互联网上的熟人关系来卖酒,这里面是我的人格在做背书。
为什么我愿意做吴酒呢?因为杨梅酒是一个好产品,我是在浙江长大的,每户都有杨梅酒,我知道这个东西很好,夏天可以消暑,对肠道特别好。我有杨梅、我有白酒,我就做成杨梅酒。吴酒还远远称不上一枝独秀,但是我们完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卖酒,这一点很特别。
潘新:
杨梅泡酒,是江南寻常的家庭用酒,也是祖辈的生活方式,吴酒串联起了这个纽带并加以升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杨梅树,从种植,到结果;一坛酒,从采摘果实,到酿造;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老病死。晓波先生不论在佳酿美酒,认领杨梅树,还是在等身著作中,都流露出传承的视角和格局。在传承背后,是生命的热度,是文化的沿袭,不论是商业文明史,还是一颗杨梅浸泡出的晶莹液体。晓波先生在认领杨梅树等一系列行为艺术后面是否像概括商业史一样有传承的表达?
吴晓波:
认养杨梅树是吴酒团队策划的一个商业模式,它是众筹,也是预购,背后还有点“好玩”的概念。
做这么一个事,是吴酒团队出于对自己核心能力的理解。很多人看我在卖酒,以为我要来抢酒的生意,这是不对的。我做这个事,不是因为杨梅酒好卖,中国市场大体量的是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我大可以做这些更好赚钱的,但我选择了做吴酒。
1999年我在千岛湖买下这个杨梅岛,这个岛不能空着,我说我在山上种什么东西,种的东西最好容易打理,因为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种地上,后来决定种杨梅。一棵杨梅树种下去8年以后它才能收成,全中国各地没有一片很大的杨梅林,因为农民熬不起8年。
种了3000棵杨梅之后,8年之后开始收成。这时你就发现,直接卖水果,是依靠成本定价的,赚不了钱。6月底7月初,江南一带是梅雨季节,一下雨杨梅全部烂掉,不下雨漫天遍野都是杨梅,太多了卖不完,又不好储藏,就变成这么一个僵局。那后来我们想怎么办呢,我们别卖杨梅了,采下来以后酿酒,杨梅酒。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做吴酒,可能带给很多同行新的思考,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在采用更新的商业模式、营销方法。如众筹、直播、预售等等。我认为商业就是需要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事。
潘新: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著作中表达过一个观点,农产品是最好的投资品,原因是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固定的价格起伏周期,在需求旺盛的年份到来之前提前下注,稳操胜券。例如,中国、印度等大国中产阶级的扩大提高了糖的需求量,从而提高了甜菜、甘蔗的价格,又例如星巴克的流行提高了咖啡豆的收购价格,因为不论人和植物,都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并且种植面积不可能短期内增长。从杨梅种植和吴酒供应的角度,吴酒是否利用了此农作物的经济学属性,获得超额的投资回报?
吴晓波: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把一种不好存储的水果变成了方便存储的酒。
第二个是杨梅本身摆脱了定价的成本依赖,杨梅几块钱一斤,白酒可能几十块钱一瓶,但是你为这个杨梅酒赋予了人格内涵、文化内涵,它一瓶就可以卖200块钱,成本肯定没有这么高,它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品,这中间就是一个品牌溢价。
应该说这两点都是在提高农作物经济回报的。
潘新:
日本人开餐厅的最高水准是把厨师的名字变成餐厅的名字,这样一来,如果餐厅的声誉毁了,厨师的声誉也毁于一旦。晓波先生爱惜羽毛,在取名“吴酒”时,有没有考虑过吴酒做砸会影响清誉?有各种措施防范问题发生吗?
吴晓波:
有担心啊,但也是势在必行。
我们讲今天的品牌出现返祖现象,我们发现经过互联网,所有的销售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还是在熟人环境中做销售。个人的品牌,如果你喝了杨梅酒拉肚子,你们首先骂的是吴晓波。我也很担心被人骂,所以一定要把质量做好,在品控上、在质量上找好的团队来负责;另外我也把最核心的骨干——蓝狮子原来的副总裁陆斌调到了这个项目上,出任CEO、联合创始人,一起把这个品牌运作好,这是人事上的保障。他跟我多年,最知道我对品质的要求。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坚持匠人精神,把产品做好,把质量把牢,把品牌的内涵发挥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可以肯定地讲,当今中国一切美好的商业,都和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有关。
————————————————————
最美食(zui.ms) 引领餐饮业走入共享经济
高端餐饮一键订!免费测试版抢先用!
搜索关注“最美食会员卡”(zui_ms_ka)微信号,享受“最美食”全国范围内合作商户一键订餐及“三免一”折扣,涵盖四、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商务套餐、大堂吧、酒吧酒廊、周末早午餐等多种产品。微信测试版现低调上线,马上注册为种子用户,免费体验五星级尊享美食服务!
作者:康娟
最美食内容总监
微信号: kjconnie新浪微博: @kjconnie
个人网站: http://www.zui.ms
查看康娟的其他文章
《专访吴晓波:互联网的新潮和工匠的老派,一瓶吴酒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jkys/53119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