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5 13:1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昆明,曾是原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现中茶公司所在地,如今还是重要的普洱茶存储地。未来昆明还有可能因其特殊的茶叶发展沿革,独有的政治经济地位和自身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新时期普洱茶走向世界的集散地。
从昆明作为云南首府,和在云南茶叶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想象中的昆明应该茶文化氛围浓厚,喝茶之风盛行,茶馆茶楼林立的景象。但事实是如今流连于昆明街头,除了气候舒适宜人,绿植鲜花随处可见,老昆明的味道一丝尚存以外,眼前的事物丝毫没有让我将昆明与茶联系到一起,也几乎见不到什么茶馆。
但历史上,茶馆在昆明曾盛极一时,到茶馆喝茶是老昆明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作家汪曾祺1939年到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现云南师范大学),1946年离开昆明。在昆明期间,他对昆明茶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其文学作品中很多篇幅都写到当时的昆明茶馆。
“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
“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
“正义路原先有一家很大的茶馆,楼上楼下,有几十张桌子。都是荸荠紫漆的八仙桌,很鲜亮。因为在热闹地区,坐客常满,人声嘈杂。所有的柱子上都贴着一张很醒目的字条:‘莫谈国事’。”
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极爱“泡”茶馆,将茶馆当成图书馆的阅览室,用很便宜的钱买一碗茶就可以坐上半天。除了联大学生,进茶馆的还有相士、“马锅头”,做小买卖的商贩,有些茶馆还有“唱围鼓”,提供竹筒做的老式烟筒。
文化大革命期间,昆明的茶馆一下子消失了。再后来,昆明茶馆又逐渐复兴起来,开始还有表演戏曲的茶馆,更多的茶馆依旧是提供人们聊天谈事、休闲的场所。那时的老昆明茶馆的区分非常清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茶馆圈子,如如安街的工程师茶馆、交三桥的工人茶馆、巫家坝专门说书的茶馆等,不同行业、不同喜好的人去不同的茶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而如今,高档点的茶馆成为商务会谈,茶友小聚的场所,一壶茶动辄就成百上千。一般街头巷尾的茶馆实质上成为中老年人打牌娱乐的娱乐中心。
“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关于老茶馆的片段,已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文人雅士的字里行间里逝去。而在新时期,茶馆要以什么形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才能顺应时代需求,继续往前走,且走得远,业界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时代下茶馆将何去何从,如有独特见解。
关于普洱茶选购、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茶艺师董玥个人号:dydy50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本文为说茶网原创首发文章,作者:醉墨,部分图由南茗佳人提供。热点推荐阅读,添加说茶网公号:ishuocha(长按复制)可查看。
①.名人说茶:林清玄赠的那杯菊花普洱茶
②.名人说茶:东坡品茗念红颜
③.普洱茶文化的开拓奠基人黄桂枢
《儿时和父亲同去的老茶馆,你还记得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ood.yuduxx.com/news/54646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